查看原文
其他

总阅读量超5亿次!这场国际范儿论坛怎样“火出圈”?

传媒茶话会 庖丁解news 2022-03-17

一场论坛“论”出了好几个微博热搜,国内外媒体刊发各类报道近万篇次,直播总播放量超230万,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6000万,两天内全平台总阅读量超5亿次,可谓线下高潮迭起,线上流量丰收。


9月26日,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,由中国新闻社主办,中国新闻网等协办的“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”引来传媒业界、传播学界聚焦。


两个小时的论坛,中外大咖是如何把国际传播话题聊“出圈”的?


图为国际金融论坛(IFF)联合主席、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、韩国前总理韩升洙在论坛上致辞。 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


宏大主题,议题设置不避敏感、毫不含糊


当今世界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相互交织且持续发酵,真相与谎言、科学与偏见、合作与构陷……站在历史的新十字路口,世界怎么了?我们怎么抉择?

这个大背景下,探讨“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”话题,消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沟壑,让东西方的沟通更为有效,这个课题重大严肃且十分必要。

不过,无论是“全球抗疫”还是“国际传播”,单看哪一个话题都很宏大。在一场两个小时的论坛中,要想把这个“高大上”的话题聊透、聊懂、聊到点子上,论坛议题设计就要四两拨千斤,下“巧”功夫,精准找到痛点。

这场论坛设计了三个议题:“守望与担当:全球抗疫中的命运与共”;“理念与实践: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叙事”;“谎言与真相:全球抗疫中的国际传播”。

话题层层递进,逻辑缜密,分别探讨了疫情背景下全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(为什么),全球战疫的中国方案(是什么),以及如何改进国际传播,消弭隔阂、共迎挑战(怎么办)。



论坛对于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抹黑污蔑等敏感话题,没有含糊其辞、退避三舍,而是以“谎言与真相”为话题,当面鼓对面锣地讨论,明辨是非曲直。中外嘉宾的发言也不避敏感、开诚布公,论坛上的大量金句直接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题。

例如:“对西方媒体的恶毒攻击,该迎头痛击一定要迎头痛击”“国际传播不应成为鼓噪分裂对抗的喉舌”“中美关系是美国内部问题的牺牲品”“疫情问题的政治化必须停止”等等。

我们常说,国际传播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,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。对于西方颠倒黑白的舆论攻势,这个论坛敢于亮剑、精准回击,把“谎言与真相”放在一起让中外嘉宾讨论,并通过网络在国内外直播,这本身就是传播的策略和艺术。

大咖云集,自带流量、敢说敢言

搭好了台子,谁来唱戏?对于任何论坛会议来说,嘉宾无疑是会议含金量的重要保证。

这场论坛的嘉宾阵容,可以说,大咖云集且个个自带流量。

我们能看到这些名字: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,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,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,乌合麒麟主创付昱,CGTN主持人刘欣……


上图为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演讲,下图为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通过视频连线演讲。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


能让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“顶流”同台,这场论坛本身就有了可以“出圈”的气质。


以“怼西方”著称的“老胡”胡锡进开场就发问:“我们都以为西方舆论很厉害,现在发现他们怎么好像也挺怂的,很无力。我想问:疫情如此惨烈,西方媒体去哪儿了?!”


张维为教授的发言则是儒雅中带着犀利:中国战疫模式的成功,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,也引来一些国家、一些媒体的“羡慕、嫉妒、恨”。“对于恶毒的攻击,一定要通过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。现在很多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攻击已经没有底线了,下三滥了,我们该迎头痛击的一定要迎头痛击”。



作为抗疫方面的权威专家,张伯礼院士在视频发言中谈到“人和病毒共存”的高热度话题。他直言,人和病毒共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,但这需要条件,目前时机尚不成熟。


在网络上颇为“神秘”的乌合麒麟亮相此次论坛,也成了媒体焦点。主创付昱在论坛上展示了《白宫粉刷匠》《神明改造》《群体免疫》等讽刺画,并分享了创作心路。他提到,面对舆论攻击,中国要反击就必须填补语言的劣势,跨越跨文化传播的障碍,在国际传播中找到突破口。


两个小时,现场嘉宾观点犀利、有理有据、锋芒毕露,对于记者来说,这场丝毫没有“大路货”,没有照本宣科,没有车轱辘话的论坛,报道起来也确实过瘾。


国际范儿十足,“洋网红”讲中国故事


当然,这场国际传播主题的论坛能“出圈”,更重要的原因,还得说是它十足的“国际范儿”。


论坛的外国嘉宾来自美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意大利、韩国等多个国家,国际金融论坛(IFF)联合主席、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、韩国前总理韩升洙,奥地利前总理克里斯蒂安·克恩在线发表了观点。


现场发言的外国嘉宾有中国日报网美籍记者伊谷然、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姜承锡、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、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阿赛、英国视频博主司徒建国、意大利知名网络博主瑞丽等。



这其中,几位“洋网红”颇为抢眼,因为,他们所讲述的中国战疫故事,不仅有说服力还有传播力。


例如,原创视频稿《司徒建国:我不回英国,我爸妈也不让我回!》全网播放量超6000万。又如,中国新闻网刊发《在乌镇,这些外国网红说出的大实话红了谁的脸?》一稿,就是选取“外国网红的大实话”这个角度,在社交网络上引来大量网友讨论。


长期以来,我们搞国际传播一直存在“有理说不出、说了传不开”的尴尬,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“逆差”、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“反差”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“落差”。


其实,讲好中国故事,懂规律比懂技巧更重要。特别是社交网络时代,要准确把握国际网民心理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,知道海外网民想了解中国什么。因此,让一些“洋网红”来自选视角、自己讲述中国故事,这是个不错的探索。


事实上,这次论坛的报道中,海外传播的效果也同样亮眼。围绕此次论坛,中国新闻网积极借助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矩阵加强对外传播,累计推送相关内容30余篇。中国新闻网优兔账号推送相关视频20余条,例如,视频《意大利网红瑞丽:未来会留在中国 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》,视频短时播放量就达2.2万。



论坛还积极与海外华文媒体联动,加强合作传播,海外总落地约200篇次。菲律宾商报、意大利欧联网、日本中文导报等10余家海外华媒在首页嵌套了网站此次分论坛专题;阿根廷华人网、意大利侨网等华媒在网站首页推荐了分论坛直播。


讲好中国故事,不能只讲中国故事,更不能自说自话。大变局叠加大疫情,如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,如何综合运用“自塑”与“他塑”,如何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,这场论坛进行了有益探索。

内容来源:传媒茶话会
编辑:魏园

推荐阅读:

西媒攻击已“无底线”,中国媒体怎么办?

不会做国际传播?看看中外网红们是怎么“出圈”的

对话中新社驻加拿大记者:见证孟晚舟事件的1028天

记者的东博会十八年:像恋爱一样去爱一个展会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